六步完成工程項目資源優化
點擊量:發布時間:2019-02-25 11:26
施工資源優化是對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形成生產力的各種要素進行有效地組織、協調、監督、控制,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實行動態管理。施工資源優化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勞動力、材料、機械設備、技術和資金等要素。
優化步驟
1、首先編制資源管理計劃,對資源投入量、投入時間及投入步驟進行合理安排,滿足項目實施的要求。資源優化配置,按編制的計劃,在保證項目所需的前提下,結合施工組織設計,分析市場資源和施企內部資源,對資源做到合理選擇、供應、使用。全面配置資源后,須對資源的使用進行控制,結合不同資源特性進行動態配置,協調投入并糾偏,力爭節約資源的目的。動態控制資源,分析資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調節閑置資源,根據時間及進度安排合理調度資源等。
2、通過材料進場驗收,確保原材料質量,拒絕接受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建立材料入庫臺賬,按需領料,超限額的用料須辦理手續,注明消耗原因。監督材料使用,確保用途合理,用量節約,誰用誰清,隨領隨用。登記現場周轉材料數量、類型等,在完成該工程后進行退回或投入下一次周轉,結合周轉材料類型,可選擇部分租賃的使用方式?;厥宅F場余料,并及時辦理退料手續, 在限額領料單中登記扣除,設施用料等須在使用周期結束后進行回收并建立臺賬,處理經濟關系。
3、按勞動力需要量計劃向企業勞務管理部門中心請派勞務人員并簽訂勞務合同,按計劃進行分配。在項目施工中不斷進行勞動力平衡、調整、解決施工要求與勞動力工種、數量、技術能力中存在的矛盾,優化勞動組合,實行班組長與工人相互選擇,形成高效團隊。根據實際能力與工程量核算設計預算;勞務承包合同;施工任務書,做到分配合理。
4.人機固定,實行機械使用保養責任制,指定專人使用、保養,將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益作為個人經濟利益的評價標準之一。嚴格落實持證上崗,定期開展機務訓練班,提高操作人員技術實力。施工方案應按小時安排機械工作內容, 充分提高效率實行單機或機組核算,制訂激勵制度,提高機械設備管理水平。
5.組織流水施工,考慮機械設備的服務能力與保養時間,以此為依據劃分施工段,避免窩工現象。落實圖紙審核制度、施工組織設計管理制度、技術交底制度、施工項目材料、工程質量驗收制度、施工技術資料管理制度等技術把關舉措。審核施工組織設計,從技術、經濟、組織協調等多方面判斷合理性,確保質量安全、進度可控。嚴格執行隱蔽工程的驗收,不合格者禁止進行下一道工序,及時辦理驗收手續不得后補。工程報驗收前進行施工方內部預檢,保證工程質量,防止可能發生差錯造成質量事故。
6.根據成本費用控制計劃、施工組織設計、預計的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等預測資金支出,提前規劃資金,以免周轉出現問題。對比資金收入與支出情況,分析偏差原因并及時進行調整,避免誤差積累,及時糾偏。資金籌措時確保在充分利用自有資金的前提下,經過收支對比按差額籌措資金,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利息支出。在合同中明確工程款支付時間與方式,對于現場簽證須及時進行手續登記,避免后期互相推諉,造成資金鏈不順暢。